遞延所得稅產生的原因是什么?
初始計量時,資產的賬面價值和稅務基礎是一樣的,只是因為后期核算時每期計入費用或者成本的金額不一致導致,這樣導致會計上計算的所得稅費用和稅務上計算的應納稅的所得額有差異,為了調整兩者之間的差異產生了遞延所得稅資產/負債這兩個科目,但這種差異只是暫時的,到最后資產的計稅基礎和賬面價值又都成為0或者一個相同的金額。
以遞延所得稅資產為例說明差異分析?
期末時資產賬面小于計稅基礎,產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對應遞延所得稅資產,當期多繳稅 后期少交稅。
會計分錄為:
借:所得稅費用
遞延所得稅資產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理解:期末資產的賬面<計稅基礎,
1. 說明當期的賬面資產折舊或者攤銷>稅務,因此當期的會計利潤<稅務利潤,所以會 計上的所得稅費用就<應納稅額,遞延所得稅資產與所得稅費用在相同方向,多交稅,得出: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資產=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2. 說明未來計稅基礎比賬面可以多抵扣,未來少交稅,即后期遞延所得稅資產在貸方(與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相同方向,沖減該科目)
推薦閱讀:
5634人閱讀
3913人閱讀
2541人閱讀
1976人閱讀
1662人閱讀
1555人閱讀
1413人閱讀
1391人閱讀
1206人閱讀
1146人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