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鎮(zhèn)胡辣湯”的商標權之爭終于消停了。
11月21日,河南省西華縣胡辣湯產業(yè)發(fā)展中心表態(tài),已責令“逍遙鎮(zhèn)胡辣湯協會”暫停目前正在開展的工作。原來,近期一些經營了十幾年“逍遙鎮(zhèn)胡辣湯”的商販,被西華縣胡辣湯協會起訴,侵犯“逍遙鎮(zhèn)”商標權,要么賠償3萬到5萬元,要么就是交1000元的會員費,接受協會統一管理。經營戶們認為這是協會故意敲竹杠,沒有他們在外頭的勤懇經營,哪有“逍遙鎮(zhèn)”的知名度?甚至有的經營戶連夜改招牌,掛出了“逍停鎮(zhèn)”的招牌。
本來,胡辣湯就是小本經營,卻被協會索賠數萬元錢,公眾都站在經營戶一邊,指責協會貪婪、霸道,甚至認為這是“壟斷”。但是,事件背后的地理商標的保護問題,卻相當復雜。
之前,我國地理標志和商標保護一直是“兩條腿”走路,互不統攝,甚至有相互矛盾的地方,這也帶來了不少糾紛。商標法的基本原則是“注冊在先”,誰先注冊誰取得商標,但是對于商標中有地理標志的,要求商品應該來源于所標示的地區(qū),避免誤導公眾。地理標志和商標保護因為權利來源不一樣,保護的客體、行使權利的主體也不一樣,以及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眾多市場主體迭代的因素,留下不少存量問題。
對于農產品來說,通行做法是“證明商標(集體商標)+龍頭企業(yè)+農戶”的經營模式,行業(yè)協會統一授權農戶使用商標,協會代表行業(yè)維權、宣傳品牌。這就要考驗行業(yè)協會的公心和責任心:是共同發(fā)展、做大品牌,實現共贏,還是與民爭利、“竭澤而漁”?
對于加工食品、服務來說,本身并沒有明確的產地,問題更復雜。比如說,赫赫有名的金華火腿的商標,之前一直掌握在浙江省級企業(yè)手中,就導致金華生產的火腿不能叫“金華火腿”,否則構成商標侵權,直到2018年才通過金華市國資股權收購的方式解決。再比如,2010年,揚州市烹飪協會注冊了“揚州炒飯”商標,當時全國餐飲業(yè)都很緊張,但是,揚州市烹飪協會明確表示,不會對外搞排他壟斷,這其實是“做加法”的思維,怎么利用手里地理商標提升“正宗”商品質量、品牌價值,而不是“做減法”搞壟斷性經營,這樣蛋糕只會越做越小。
今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專門提出“健全專門保護與商標保護相互協調的統一地理標志保護制度”,也是希望在制度層面避免商標保護和地理標志保護“打架”。
要看到,商標(特別是地理標志商標)是一把雙刃劍,既是保護創(chuàng)新、傳承,也具有排他性的特征,作為行業(yè)協會要拿捏好創(chuàng)新和保護的關系,特別是對于成長期的地方品牌,更要有長遠眼光,學會共贏共生共成長。商標保護,別只會禁用、索賠、“做減法”
推薦閱讀: